《非洲史》,[美]埃里克·吉尔伯特/[美]乔纳森·T. 雷诺兹著,黄磷译,海南出版社,2007年4月。
相比于内战,政变的冲击要小得多,而且非洲国家的政变时有发生,科利尔将政变比作不受控制的导弹,政变也有可能让一个国家打破一潭死水的状况,将国家导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在科利尔看来,政变有可能成为精确制导的导弹,国际社会必须诱导领导人遵循政治发展的规则,比如任期制,选举落败之后交出政权等。至于如何去做,科利尔提出了一套操作方法,但是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谁愿意去承担为非洲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责和义务。
科利尔坚持认为,最底层的10亿人应该生活在国家之中,但是,通往现代国家的道路是曲折的,“国家的形成不是族群凝聚力的结果,而是由暴力的经济性质所决定的。我们现在知道,暴力不是建国的结果,恰恰相反,不以国家形式存在的社会往往暴力泛滥。”对于最底层的10亿人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驯服暴力,建立一个可以合法垄断暴力的“利维坦”。
作者 | 孙兴杰
编辑 | 徐学勤;西西;李永博;王青
校对 | 薛京宁
文章来源:《军事历史研究》 网址: http://www.jslsyj.cn/zonghexinwen/2021/0907/485.html
上一篇:战争实践与军事思维变革
下一篇:山东临沂发现姜子牙天书,专家研究之后表示,
军事历史研究投稿 | 军事历史研究编辑部| 军事历史研究版面费 | 军事历史研究论文发表 | 军事历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军事历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