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缘起
1.2 相关研究述评
1.2.1 “尚武”、“尚武精神”内涵的研究
1.2.2 “尚武”历史传承脉络的研究
1.2.3 断代“尚武”研究
1.2.4 “尚武”其它方面的研究
1.2.5 武术中涉及“竞德、逐智、争力”的相关研究述评
1.2.6 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3 基本概念厘定
1.3.1 尚武
1.3.2 竞德
1.3.3 逐智
1.3.4 争力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之处
2 尚武之“竞德”
2.1 逻辑生成:“止戈”对方向的规定
2.1.1 轴心时代“竞德”文化基因的呈现
2.1.2 以儒家为主的“德”本位王道思想规制
2.1.3 “武”的方向规定性:尚武“竞德”的内在逻辑
2.2 技术表征:技击原点旨趣中的“竞德”立场
2.2.1 “进攻”的多元取径表现“德”之功效
2.2.2 “防守”的多重表达凸显“德”之意象
2.2.3 “控制”的境界追求表现“德”之愿景
2.2.4 “展示”的功力注重寻绎“德”之路径
2.2.5 器械的“柔化”取向表征“德”之理念
2.3 冲突互动:尚武“竞德”的暴力规训
2.3.1 祖师信仰为“竞德”方向规定性提供正当性来源
2.3.2 制度安排为“竞德”方向规定性奠定合法性基础
2.3.3 武技践行为“竞德”方向规定性进行实体化建构
3 尚武之“逐智”
3.1 逻辑生成:“持戈/止戈”二元对立下配置的优化和向内求证
3.1.1 轴心时代“逐智”文化基因的呈现
3.1.2 兵家、道家“逐智”思维策略的文化植入
3.1.3 “武”的配置优化性和向内求证性:尚武“逐智”的内在逻辑
3.2 技术表征:技法内容特色中的“逐智”呈现
3.2.1 动作内容设计时的“尚智求巧”
3.2.2 外在风格特色上的“诡诈迷惑”
3.2.3 内在劲力处理中的“明暗刚柔”
3.3 冲突互动:尚武“逐智”的暴力优化
3.3.1 外显层面:以“打”为价值旨归的“逐智”过程
3.3.2 内隐层面:积累“象征资本”的“逐智”目标
3.3.3 向内求证:对“持戈”与“止戈”二元对立的平衡
4 尚武之“争力”
4.1 逻辑生成:“持戈”对实力的提升
4.1.1 轴心时代“争力”文化基因的呈现
4.1.2 墨家、法家尚武文化中“争力”的历史影响
4.1.3 “武”的实力提升性:尚武“争力”的内在逻辑
4.2 技术表征:技术目标表现中的“争力”维度
4.2.1 “争力”表现出由“力量”到“劲力”的探求理路
4.2.2 “争力”表现出由“敏感”到“迅速”的攻守惯习
4.2.3 “争力”表现为“击打”与“抗击打”的功力竞逐
4.3 冲突互动:尚武“争力”的暴力适应
4.3.1 冲突前:多维度适应暴力互动情境
4.3.2 冲突中:深度认知暴力互动情境
4.3.3 冲突后:延续暴力互动情境形成应对“惯习”
5 尚武“竞德、逐智、争力”的内在关系与文化作用
5.1 尚武“竞德、逐智、争力”的内在关系
5.1.1 “竞德、逐智、争力”三者一致的根本理路
5.1.2 “竞德、逐智、争力”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5.2 尚武“竞德、逐智、争力”的文化作用
5.2.1 “竞德、逐智、争力”微观上促成武术文化元素特性
5.2.2 “竞德、逐智、争力”宏观上型塑武术文化共同体
文章来源:《军事历史研究》 网址: http://www.jslsyj.cn/qikandaodu/2021/1110/515.html
军事历史研究投稿 | 军事历史研究编辑部| 军事历史研究版面费 | 军事历史研究论文发表 | 军事历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军事历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